當(dāng)前,修譜事業(yè)如雨后春筍,欣欣向榮。修譜者多數(shù)是退休人員,半路出家,不懂譜事,晚年奉獻,“老來學(xué)皮匠,一學(xué)就像樣”,任勞任怨,精神可嘉,功不可沒。但是,成績的后面還存在一些錯誤缺點,值得注意。特別是校對失誤與繁簡字體互換,有些譜改繁為簡,有些譜改簡為繁,錯訛百出,不可卒讀。茲據(jù)2003年出版的三部新譜為例,文字錯訛,舉例如下:
一、屬于繁簡字體互換造成錯誤的。如“西瀛裏”、“八潭裏”,此處“里”為地名,與里程、里弄、里社、幾里路之“里”,原本如此,讀音平聲。翻成“裏”(裡)外之“裏”,可簡化為“里”,假借,讀仄聲。地名“里”,不能翻成“裏”。
如“歲次辛醜”,地支“子丑寅卯”之“丑”,原本如此,無繁簡之別,今某譜以“醜”代“丑”,“牛頭不對馬嘴”,但“醜”可以簡化為“丑”。天干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;地支: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原本如此,不應(yīng)更改。以“醜”為“丑”,以“晨”為“辰”,以“伸”為“申”,以“炳”為“丙”,以“賡”為“庚”,錯到爪哇國里去了。天干地支只有形似誤寫:“戊、戌、戍”,“己巳已”。
如“某公云”,“云”指“說”,無繁簡之別,今某譜改“云”為“雲(yún)”,錯了。而“雲(yún)”可簡化為“云”。“理發(fā)”誤翻成“理發(fā)”;“元宵”誤翻成“元霄”;趙松雪之“松”誤翻成“鬆”;“青出于藍”之“藍”誤翻成“蘭花”之“蘭”。如此等等,弄巧成拙,真是“畫虎不成反類犬”。凡舊譜除個別字確有錯訛應(yīng)予校正外,千萬別把繁簡字體互翻,令人啼笑皆非。修譜者多數(shù)為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退休教師或干部,從此點可見我國學(xué)校教育忽視文字知識教學(xué)的程度令人吃驚!
二、屬于校對失誤的甚多,如“録”誤為“祿”,“顓頊”誤為“顓項”,“嬴”為“贏”,“壩”誤為“埧”,“甌北”誤為“鷗北”,“詔曰”誤為“若曰”,“英國牛津大學(xué)”誤為“美國牛津大學(xué)”,校對失誤之多,不可輕視。
為此,建議新譜重新校對一遍,列出勘誤表,印發(fā)領(lǐng)譜者,粘附譜內(nèi),供今后修譜時改正。正在修纂的繁簡字體互換千萬慎重,特別是人名、地名不要隨意改動,避免出現(xiàn)“西瀛裏”、“趙鬆雪”之類的笑話。繁簡字體互換有疑義的應(yīng)多多請教內(nèi)行,不恥下問,別自作聰明,貽誤后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