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萬歷初年,安徽廣德人錢繼道(字行佚,又字達卿)自皖遷魯,定居山東沂州府磊石村(今臨沂市高新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磊石村),為臨沂錢氏始遷祖。400多年來,臨沂錢氏于此子孫繁衍,瓜瓞綿綿,現(xiàn)已傳到十八世,后裔遍布全國各地。
臨沂錢氏自清朝到民國,先后修過兩次宗譜。第一次在清乾隆十年(1746),由六世祖錢瑨組織錢氏后裔為錢繼道修墓立碑,建林圍墻。其子錢文典主持修撰宗譜,確定錢繼道為一世祖。第二次在民國十四年(1925),由錢氏后裔錢廣漢出資續(xù)修宗譜,同時投巨資建造錢氏宗祠,歷時三年,規(guī)模宏大。
然而,由于種種原因,臨沂錢氏以上兩次修譜均未能與吳越錢氏宗譜接上關系,以至較長一段時期游離于以武肅王錢鏐為一世祖的錢氏慶系譜譜系,成為后裔們的一件憾事。臨沂錢氏宗譜以及錢繼道墓和錢氏宗祠俱毀于上世紀文革期間,現(xiàn)在祠堂遺址僅留下三株飽經(jīng)滄桑的高大銀杏,成為當年錢氏家族香火旺盛的唯一見證。
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,臨沂后裔錢如群、錢如富等熱心人士在數(shù)年時間內(nèi),自費輾轉山東、浙江、上海等地尋根問祖,終于覓見一套《溧陽小宗慶系譜》(明萬歷三年,由溧陽、廣德錢氏后裔合修),譜上“錢繼道”的名字赫然在目。經(jīng)過仔細對照,錢繼道確鑿無誤屬于吳越錢氏后裔,應為武肅王第二十四世孫。至此,臨沂錢氏得以認祖歸宗,名正言順地回到吳越錢氏大家庭。隨后,臨沂錢氏發(fā)起成立了山東錢氏聯(lián)誼會,修編了以錢鏐王為始祖的臨沂錢氏新宗譜,初步修復錢繼道墓地,又籌資200余萬元準備重建錢氏宗祠。
2011年10月28日,山東臨沂錢氏聯(lián)誼會借第三屆“元宵錢王祭”工作研討會在臨沂召開之機,邀請與會的各地錢氏后裔一起慶賀臨沂錢氏新譜問世,與吳越錢氏譜系實現(xiàn)成功接續(xù)。無錫市錢鏐研究會專門委派秘書長和副秘書長到會祝賀,并與山東錢氏聯(lián)誼會有關人員交流修譜心得,相約雙方日后進一步加強交往。
29日上午,來自全國10個省市的50余名錢氏后裔驅車來到磊石村,公祭臨沂始遷祖繼道公。中共磊石村黨支部書記、山東錢氏聯(lián)誼會副會長錢如紹主持公祭儀式,山東錢氏代表錢守際宣讀祭文,各地錢氏后裔代表向繼道公墓敬獻花籃,一起瞻仰了錢氏宗祠遺址及古銀杏樹。研討會間隙,各地代表還參觀了“書圣”王羲之故居、銀雀山竹簡博物館、臺兒莊等人文景觀。
作者:錢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