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村陸氏宗祠,位于常州丁堰常豐村委的樟村,往南約500米就是戚墅堰發(fā)電廠。2008年2月26日,陸氏宗祠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樟村陸氏宗祠始建于何年,已難確考。因為明代正統(tǒng)年以前的三篇《樟村陸氏宗譜》序,在太平天國戰(zhàn)亂中湮滅了,但從以后修撰的宗譜記載中,還是可以了解到不少有關(guān)樟村陸氏宗祠的歷史信息。
1880年重修的《樟村陸氏宗譜》中《重建宗祠纘修宗譜記》載:“昔我樟村陸氏,祠宇鞏固,甲于一方,竹苞松茂,誠弈弈也?!笨梢娔菚r樟村陸氏宗祠具有相當規(guī)模,光彩弈弈。而1860年太平軍戰(zhàn)亂的5年間“民房祠廟,盡毀無遺”,戰(zhàn)后,時任族長的德裕、德秉公號召“重建祠屋,以妥先靈?!庇谑亲逯腥司杩钊?,于1871年春天“鳩工備料,建造祠屋,并列四間,圍墻一座,余基俟后補造,不日告成?!睆倪@段記載可以看出:樟村陸氏宗祠是1871年在原址上重建的,但規(guī)模因經(jīng)濟困難而縮小了。在《重建宗祠纘修宗譜記》中還記載了,在1873年族中進行冬祭之日(一般在冬至),族尊又提出續(xù)修宗譜,經(jīng)過六七年時間
,到1880年宗譜才終于修成,“茲辛譜已成矣,且祠屋前僅粗就,今則窗全槅備,木繪丹青,墻施粉飾,煥乎可觀,大快事也。”從這記載可以了解到,祠堂在1871年已經(jīng)修成,但只是粗就,在1873年至1880年這六七年修譜的同時,進行了裝修裝飾,諸方面得以完善,而且有丹青繪畫,煥然可觀。
在1880年修成的《樟村陸氏宗譜》中附有一幅祠堂圖,注有祠堂的確切位置和占地面積:“宗祠基坐落豐東鄉(xiāng)三十二都一圖,玉字一千八百八十一號,原平五分九厘八毫五絲;又一千八百八十三號,分平一分一厘八絲三忽;又一千八百八十八號,分平三分正。以上共平一畝零一厘九毫三絲三忽?!钡谌g正房的西邊還有一間輔房和側(cè)廂,此圖未繪。值得一提的是,宗祠大門西側(cè)有一棵樹齡約有四五百年的銀杏樹,在很多族人的眼里有一種特別的記憶,對它懷有深厚的感情??上У氖牵@棵銀杏樹在1960年前后被鋸掉了。
2003年,樟村陸氏重修宗譜,至2004年在譜資略有余額情況下,族人紛紛提議要重修樟村陸氏宗祠,于是按1871年重修時的原樣進行重修,好在舊祠的木架結(jié)構(gòu)全部完好,散落在村民中的一些祠堂原物如門墩、石階、石礎(chǔ)等,都“物歸原主”,更為驚喜的是,在清理祠堂時,在地上發(fā)現(xiàn)了舊祠門樓上那四塊“陸氏宗祠”陽文磚刻,是十分珍貴的文物,現(xiàn)把它重新鑲嵌在祠堂門樓上,顯得格外親切、古樸、莊嚴。在修祠階段,常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給予了多方面的指導,因此,修祠中堅持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原則,盡量尋找使用舊祠原物,不夠處如羅底磚、青磚、花窗格等都是到各處去淘來的古民居上的舊物,重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舊祠的風貌。修復后的樟村陸氏宗祠中作了一些必要的布置,“繼述堂”堂名匾額懸掛在正中央,右邊是“佑啟后人”匾額,左邊是“嬾板詒祥”匾額。還有“自強不息”橫匾,以及“祖識高遠,家世乃昌”的柱聯(lián),原贈族長應(yīng)榮公的“齒德俱厚”舊匾,都掛在祠堂里。始遷祖陸元光撰寫的《劍井記》,以及宋朝蒼梧太守胡德輝撰寫的“東坡嬾板”66字銘文,也都鐫刻成碑,還有始祖陸通公像和始遷祖陸元光公像和族人、友人所贈字、畫都陳列在祠中。2004年在院中栽了兩棵銀杏樹,一棵桂花樹,如今已亭亭如蓋。
2008年5月常州市城市規(guī)劃局、市文管委來勘定保護范圍,并用全球定位儀測定了宗祠的經(jīng)緯度。同時,市規(guī)劃局、市文管委均鼓勵應(yīng)補造過去因財力不逮而未能完全建成的宗祠,以恢復祠堂全貌,讓歷史遺存更具完整性。于是陸氏族人又著手恢復宗祠第二進,經(jīng)過三個月的艱苦努力,終于在祠堂后的地基上恢復了第二進建筑,完成了祖先130多年來“余基俟后補造”的夙愿。如今的樟村陸氏宗祠四間并列,兩院兩進,白墻黛瓦,院中銀杏丹桂,院外竹苞松茂,“誠弈弈也”,“煥然可觀也”。正如祠中一副對聯(lián):“樟林叢翠望之如山中幽谷;村舍儼然疑其為世外桃園”所描繪的。目前,陸氏宗祠建筑與祠堂前廣場共730平方米。
現(xiàn)在樟村陸氏也經(jīng)常有人到此拜謁祖廟,每逢清明,這里總會舉行祭祖儀式和吃祠堂酒活動,樟村陸氏宗祠是樟村陸氏祖先靈魂的棲息地,也是子孫后代緬懷祖先的神圣殿堂,是聯(lián)絡(luò)宗親族人,增進友誼,營造和諧的平臺。樟村陸氏宗祠正在起著這樣光前裕后、啟迪來者、傳承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良好作用。
作者:朱炳國